腸炎弧菌(副溶血性弧菌)
是一種嗜鹽性細菌,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和魚、貝類等海產品中;
具有致病性的菌株能引起人類食品中毒;
常呈弧狀、桿狀和絲狀等多型性;革蘭氏染色陰性;
對酸敏感,在1%食醋中5分鐘即死亡,在自然界淡水中生存不超過2天,在海水中則能存活近50天。
含在3.5%NaCl的培養基中最易生長,在無鹽蛋白胨水(peptone water)中生長很差,甚至不生長。
含在3.5%NaCl的培養基中最易生長,在無鹽蛋白胨水(peptone water)中生長很差,甚至不生長。
TDH致病基因:腸炎弧菌能使人或家兔的紅血球溶解,稱為神奈川(Kanagawa)現象陽性,而非致病性腸炎弧菌該試驗陰性。神奈川現象陽性與腸道致病性有密切關系,陽性反應是由腸炎弧菌所產生的耐熱直接溶血毒素(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, TDH)所致。
TRH致病基因:研究發現,多起腸炎弧菌性腸胃炎,TDH檢測為陰性,但菌培養物的上清液中,發現一種耐熱相關溶血素(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, TRH)。TRH除溶血活性外,具有與TDH相似的毒性作用,如致死作用與腸毒素作用。
V. parahemolyticus實作案例:
腸炎弧菌在TCBS Agar菌落形態:綠色或藍色圓形菌落
生化反應:
1、HLGB(加礦物油):變黃
2、HLGB(不加礦物油):變黃
3、motility test:呈放射狀或混濁
0% NaCl 的TSB:不生長
10% NaCl 的TSB:不生長
1、Sucrose:紫色
2、Lactose:紫色
3、Arabinose:黃色
4、Mannitol:黃色
5、Mannose:黃色